对孩子们进行主观意识教育的形式: 谈话
谈话的目的就是找出原因。 有些谈话者知识渊博、辩锋机敏,说起道理来口若悬河,但孩子却不为所动。这种情况的出现,原因大多是谈话者将谈话的过程当作了一个“说服”的过程,满足于自己是如何说得好、说得巧,从根本上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活动。谈话的过程一定得是一个引导孩子“认识”的过程,而不能仅仅是一个主动灌输与被动接受的“说服”过程。 就是注意谈话技巧。
和上者的谈话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?首先是谈话的环境。我要强调的是,不要在家里特别是孩子的卧室里去谈。孩子在熟悉的环境里有优势感,不易于接受引导。的孩子内心相对比较脆弱,拒绝与外界交往,你要想办法让他走出那个环境。
也不要在医院里谈。一进医院,不管是进行心理咨询,还是精神科诊断,孩子都会觉得自己被当作了病人,心理就会有排斥。而的孩子是不会觉得自己有病的。在现场准备几件东西:一组沙发,一个茶几,一架钢琴。沙发、茶几摆出家庭的气氛,让孩子感觉温馨,情绪可以得到平缓。在“挽救者行动报告会”上,可以边弹琴唱歌边聊。有时,心急如焚的家长有些愕然:“我们是来请教良方的,与唱歌有什么关系?”
实际上,这是在营造轻松的氛围。有很多孩子到现场时还是别别扭扭,但气氛起来后,很快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来。